结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岁患儿反复便血市中心医院儿科暖心服务展
TUhjnbcbe - 2022/11/2 22:41:00

日前,2岁8月男医院儿科就诊,医院儿科副主任赵洁予以肛诊检查,考虑结肠息肉。同家长沟通后,经过充分的肠道准备,拟行肠镜检查。

可能是因为空腹,饥饿加上害怕,患儿一直在哭闹。内镜中心护理人员担心孩子,优先安排检查。麻醉医师宗小玲一直守候着孩子,赵洁小心进镜,终于找到了反复便血的原因:乙状结肠有一枚直径约2~3cm的息肉,占据了几乎一半的肠腔。迅速配药、推机器,准备镜下切除手术。充分粘膜下注射,基底抬举,调整圈套器套住息肉,电凝电切,息肉摘除,钛夹封闭。手术过程顺利,患儿家属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

手术后,患儿家属表示,自始至终都感受到了医院有温度的医疗服务。特别是麻醉医师对幼儿镇静麻醉的精湛技术,内镜中心护理单元细致入微、充满爱心的呵护,都让家属看在眼里。

儿科病人消化内镜操作比成人压力要大得多,小儿粘膜薄、管腔窄、麻醉难,可家长期望值高、器械粗、肠道准备困难。淄博医院儿科开展儿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后,来院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病儿逐渐增多,近期仅行镜下结肠息肉治疗的已有三例。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反复便血为主要症状,息肉多分布左半结肠直肠内,多为单发,呈圆球形,色泽暗红,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可伴有异型增生和腺瘤,10%发生恶变,若留在体内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一经发现应尽早切除。目前,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内镜治疗较为安全,创伤小,息肉根据大小、形态等采取不同切除方法。该例儿童如果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整个切除息肉,创面恐怕太大,最后还是选择EMR(内镜粘膜切除术)切除。幼儿单个良性息肉摘除术后,建议2-3年复查一次肠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2岁患儿反复便血市中心医院儿科暖心服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