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ECCO会议进展全新挽救治疗方案基因
TUhjnbcbe - 2022/7/4 18:29:00

ECCO会议播报第3篇

ECCO会议进展:全新挽救治疗方案、基因标志物、新治疗靶点和癌变数据

一、新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

他克莫司联合维多珠单抗作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挽救治疗

会议摘要编号:P

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对抗-TNF药物失去应答。

对于抗-TNF药物治疗失败的UC患者,他克莫司(TAC)与维多珠单抗(VED)是否可以联合使用的证据很少。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这种新型联合疗法,在抗-TNF药物难治性U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纳入中度至重度活动性UC患者,至少一种抗-TNF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耐受,接受静脉注射维多珠单抗(VDZ)联合口服他克莫司(TAC)。

在治疗第2、4、8周监测TAC的血液药物浓度,然后每2个月监测一次。

通过Mayo评分来评估疗效(临床应答和临床缓解率)。

同时检测患者的粪钙卫蛋白水平。当粪钙卫蛋白降低≥50%时考虑到生物学应答,当恢复正常值时,考虑生物学缓解。

研究结果:

共纳入7例UC患者,平均年龄51岁,UC病史10.4年。所有患者之间均接受过硫嘌呤治疗,86%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

43%患者属于激素依赖性,43%激素抵抗。71%经历2种以上抗-TNF药物治疗失败,29%一种抗-TNF药物治疗失败。

在开始维多珠单抗+他克莫司联合治疗之前,71%内镜下重度疾病活动,29%中度内镜下疾病活动。

所有患者接受了维多珠单抗+他克莫司联合治疗,随访时间为12.8个月。

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应答,86%患者完全减停激素,71%的患者达到粪钙卫蛋白正常,所有计划结肠切除的患者全部达到生物学缓解。

联合治疗副作用轻微,包括腹痛、震颤、血压升高、肌酐清除率轻微降低、失眠和关节炎。

没有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联合治疗。

在研究结束时,4例患者继续接受联合治疗,3例患者由于持续临床缓解而停止口服他克莫司,接受维多珠单抗单药治疗。

结论:

对于糖皮质激素和抗-TNF药物难治性UC患者,他克莫司+维多珠单抗联合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案,避免手术切除。

二、血液基因生物标志物

重度克罗恩病患者手术前血液基因标志物可预测术后炎症活动程度

会议摘要编号:DOP29

研究背景: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表现为透壁性炎症、狭窄和/或穿透性病变。

在特定类型的患者中,识别潜在的炎症分子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对于指导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选择例需要手术治疗的CD患者,和17例需要手术的非IBD患者,从血液和肠黏膜组织中纯化得到CD3+T细胞。术后随访4-13个月。

进行RNA测序、T细胞亚群分析和TWAS-hub转录组相关性分析(TWAS)。

研究结果:

根据手术前患者外周血液中T细胞基因表达谱,可以将CD患者分为两类:

第一类标记为CD-PBT,占63%,与非IBD患者的T细胞基因表达谱相似度很高;第二类标记为CD-PBmu,占38%,外周血和黏膜组织中发现特定T细胞基因表达差异;

具体来说,虽然CD-PBmu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疾病行为无明显差异,但发现了个差异化表达的基因(DEG),这些基因调节与狭窄病变相关的细胞迁移和黏附信号通路,同时血液和黏膜组织中的T细胞亚群组成也不同。

之后通过另一个独立验证队列,证实了CD患者全血和回肠黏膜样本中,可以检测到CD-PBmu基因标记。

同时,发现具有CD-PBmu基因标记的患者,手术后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显著降低,涉及个差异化表达基因(p0.)。

在CD-PBT基因标记的患者中,未检测到手术后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者鉴定出了方便临床使用的基因表达“分类器”,包括44个基因。

“基因分类器”可以准确地鉴别出CD-PBmu患者亚型,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组成改变也存在相关性。

结论:

根据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可以将重度CD患者患者分为2个亚型。

CD-PBmu亚型的患者,发现了血液T细胞的特征性基因表达标记,同时T细胞组成也发生变化。这类患者手术后促炎基因表达显著降低。

上述发现有助于从基因角度将CD患者分为不同亚型,制订特异性治疗目标和方案。

包含44个差异化表达基因“分类器”,可用于在CD疾病早期进行患者分层。

三、IBD相关癌变进展

炎症性肠病患者病变区域之外的肿瘤性病变:比利时全国队列研究

会议摘要编号:DOP37

研究背景:

目前已知,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异型增生和结肠癌变(CAC)的风险增加。

据报道,这种肿瘤性病变包括:低度异形增生(LGD),高度异形增生(HGD)或结直肠癌(CRC)

具体来说,在IBD病变区域内(IDA)和病变区域之外(ODA),肿瘤性病变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样本IBD患者队列,分析IDA与ODA肿瘤性病变的差异、特征和预后。

研究方法:

在比利时的7医院和IBD医学中心,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IBD临床、内镜和病理学数据。

从IBD病理数据库中,在名IBD患者中鉴定出例结肠肿瘤性病变。在随访过程中,发生例异型增生(77%)和例结直肠癌(23%)。

IBD病理学专家对活检和手术标本进行了集中分析,以确认异型增生和/或结直肠癌的诊断无误。

研究结果:

IBD病变范围之外的肿瘤病变(ODA),高级别异形增生(HGD)占3%,结直肠癌(CRC)占11%。

相比之下,IBD病变范围内(IDA)的高级别肿瘤病变比例更高,HGD占9%,CAC占27%(p0,0)。

与ODA患者相比,IDA患者的死亡率显著更高(p0.05),且IBD诊断的中位年龄更低(29岁vs41岁,p=0.0)

此外,与ODA病变相比,IDA病变的特征更多表现为:内镜下难以发现、非息肉状和直径≥1cm(p0.0)。

与IDA结肠癌相比,IBD患者ODA结肠癌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比例更高(31%vs16%,p0.01)。

结论:

IBD患者炎症病变区域外的肿瘤性病变中,高级别癌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更多发生在右半结肠、息肉状和直径1cm,在内镜检查中容易发现。

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巯基扁桃酸酯通过阻止Th17细胞的分化来改善结肠炎

会议摘要编号:DOP68

研究背景:

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免疫功能失调与IBD发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最近发现,组蛋白脱乙酰基酶Sirtuin2(SIRT2)在炎症、感染和免疫调节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有效的SIRT2特异性抑制剂,巯基扁桃酸酯(TM)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但其抗炎特征目前仍不清楚。

研究方法:

在体外,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化为T辅助17细胞(Th17),同时用巯基扁桃酸酯(TM)处理。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白介素(IL)-17A;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T细胞亚型的比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磷酸化的STAT3和NFκB的表达水平

然后,使用巯基扁桃酸酯(TM)处理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HE染色评估。

同时分析小鼠脾脏中的T细胞亚群,血清中的IL-6、IL-10和IL-17A水平,以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TM处理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A水平、Th17百分比,磷酸化STST3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接受TM治疗的结肠炎小鼠,炎症活动更少、体重减轻更少,组织病理学炎症评分更低。小鼠结肠中IFN-γ,IL-17A和ROR-γt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被抑制。

同样,经过TM处理的结肠炎小鼠,脾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降低,但Treg细胞的百分比不受影响。

此外,TM治疗后结肠炎小鼠的结肠中IL-23和HIF-1α表达水平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

结论:

巯基扁桃酸酯(TM)可以阻断Th17细胞的分化,来改善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这可能与STAT3/IL-6信号通路有关。

SIRT2可能是未来潜在的IBD治疗靶点。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ECCO会议报道回顾(点击回看):

[1]带您抢先眺望世界最前沿:ECCO会议倒计时[2]ECCO克罗恩病诊治进展:全肠内营养、肛瘘、粪钙卫蛋白和术后复发点击阅读原文进入ECCO会议
1
查看完整版本: ECCO会议进展全新挽救治疗方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