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人文
科普
服务
直肠息肉,初闻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感觉它毫无“杀伤力”。这大多基于患者对此病了解不全面,加之直肠息肉在临床上并没有明显恶性症状表征,多以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常见疾病现象为主。因而,这类病极易被忽视。但小编要提醒四十岁以上的群体,此刻应该担忧了,或许它已经潜伏在你体内生根发芽。最重要的是,具有恶变为癌症可能性的直肠息肉最是偏爱四十岁以上人群。
直肠息肉分两种癌变可能性不同
直肠息肉,指长在大肠粘膜层的赘生物,从性质上分为腺瘤性息肉与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正如它名字带“瘤”般具有可怕的癌变可能性;而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多由于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一般情况下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或受外部刺激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
为什么肠息肉的发病率这么高?
01
遗传
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若亲属中患有腺瘤性息肉,其他成员的发病率比正常人明显升高,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0%~27%有家族史。
02
年龄
肠息肉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为20~30%,而40岁以上的发病率上升到40%~50%。
03
饮食因素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肠息肉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及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现代人饮食普遍高脂、高蛋白、低纤维,这种饮食习惯会诱发腺瘤性息肉的形成。
04
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肠蠕动减慢,容易引发有害物质在肠道滞留,久而久之,容易诱发腺瘤性息肉。
05
疾病因素
肠道的慢性炎症刺激,比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也是其诱因。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表现?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通常在常规体检时查出,但也有很多患者会表现出以下症状表现。
便血:结直肠息肉所造成的便血容易与痔疮混淆,但两者有所区别,其中痔疮通常是便后滴血,而结直肠息肉则是粪便中夹杂着血。
大便性状改变:正常的粪便应该呈现出圆柱形,由于息肉的存在,会使得粪便的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出现扁圆形、凹陷形等。
排便习惯改变:当肠道蠕动牵拉到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从而引发排便习惯改变,比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腹泻、里急后重、腹痛,尤其是出现便秘和腹泻反复交替以及腹痛,要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肠息肉?
预防肠息肉主要从避免危险因素入手,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远离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积极运动,避免久坐,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不低于30分钟。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比如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便秘、肥胖等。
4、定期体检,40岁以后,一定要做一次肠镜,从而确定有无肠息肉,然后每3~5年复查一次。
5、戒烟限酒、早睡早起、保持好心情,对预防肠息肉也有帮助。
青壮年患直肠息肉最易恶变
目前,最常见的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青壮年罹患直肠息肉多属于多发性,以家族遗传为主,且相对多发生于儿童的单发性直肠息肉而言,多发性息肉更加容易产生恶变,且病变范围较广。
据了解,在在我国直肠息肉癌变几率较大的群体以四十岁以上为主。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四十岁人群的生理系统状态及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四十岁以上高危群体应该做好定期肠道体检,即进行肛门指诊、便潜血检查及结肠镜检查的相关体检项目,便于及早发现并诊断出结肠息肉,遏制其发生癌变的可能。|
原标题:《40岁以上是直肠息肉恶变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