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超九成肠癌竟源于它如何预防少吃这种肉
TUhjnbcbe - 2024/4/4 18:06:00

近日,医院的金黑鹰团队以《基于早期优质原则的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研究》获得了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

该团队发明了一种粪便D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用两个以上的分子标记物进行大肠癌的筛查,假阳性率仅20%,可使大多数患者免于不必要的阴性结肠镜检查。

那什么是大肠癌,防治大肠癌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什么是大肠癌?大肠癌也称结直肠癌,据年《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报告,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第五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有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的改变,腹部、会阴部疼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全身症状等。我国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40-4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75-80岁左右达到高峰。

哪些因素可导致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疾病起因,可以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直肠癌具有明显的家族和遗传易感性,新发患者中家族性的占20%-30%,遗传性的占5%-10%,其中Lynch综合征(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癌症)占3%。

此外,一般的肠息肉患者恶变率为1.4%-20.4%,而有家族性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息肉,几乎都会发生恶变。这类具有遗传相关性的患者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相对较早的进行定期的肠镜检查和干预。因为临床上只有做肠镜能早发现,很重要!

而对于多数患者,肥胖、II型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腌制食品和油腻动物性食物、膳食纤维摄入少、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长期抑郁和悲伤情绪等将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为什么早期发现和治疗很重要?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主要为腺瘤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约80%的结直肠癌由腺瘤发展而来。腺瘤发生后如不进行干预可通过异型增生-早期腺瘤-晚期腺瘤(进展性腺瘤)途径发展为结直肠癌(早期),该过程一般需要10年,而从早期结直肠癌发展到晚期还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及早治疗就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

早期异型增生息肉和腺瘤是可完全治愈的,即便是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期生存率也达90%以上。而我国85%的结直肠癌发现时已属于晚期,5年期生存率治愈率仅14%。可见,如果可以尽早发现并正确治疗,结直肠癌并不可怕。

为什么要重视结肠癌筛查?

预防结直肠癌应该尽早筛查和诊断,对人群进行“粗筛”和“精筛”相结合的癌症筛选策略。

对于遗传性大肠癌人群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初筛,大肠癌家族史或息肉史人群列为遗传性大肠癌初筛的高危人群;而其他普通人群可以从40-45岁开始筛查,采用大便隐血试验(FOBT)或者基因检测技术等进行初筛。

初筛后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精筛”,肠镜检查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结直肠镜可降低52%-78%的结肠癌发生,由于术前准备复杂,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患者依从性差,不是很容易普及。

建议,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的一般风险人群,可每5-10年复查一次肠镜。

一些新的筛查方法靠谱么?

目前一些基于基因的检测技术,为“初筛”提供了一些补充,提高了其敏感性,最常见的就是对粪便DNA基因进行检测。该技术思路主要有三种策略:检测由KRAS、APC和TP53等基因突变引起的染色体不稳定性;检测由错配修复导致的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以及检测DNA甲基化。

其中,抑癌基因的DNA甲基化可通过改变基因的调控,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对SFRP2基因、HIC-1基因、DNA波形蛋白等几十种基因的DNA甲基化的检测将有助于筛选癌症风险的人群。

金黑鹰团队研制的就是检测粪便中癌症脱落细胞的DNA甲基化试剂盒,他们利用了多基因联合检测的方法,降低了筛查的假阳性,从而使降低了初筛阳性而肠镜实验阴性的患者比例。

但是这些方法目前都只能作为参考以及研究使用,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还是肠镜检查。

预防结直肠癌还有哪些方法?

遗传性的结直肠癌是由于染色体造成的,预防的方式是进行产前诊断,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普通人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发癌症的诱因,比如控制脂高蛋白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少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多吃蔬菜水果,禁止吸烟、控制饮酒,合理锻炼,参加筛查。

本文专家:田靖博士,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陈海旭,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所长,硕士生导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九成肠癌竟源于它如何预防少吃这种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