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身体发出求救信号要警惕,济南疾控专家
TUhjnbcbe - 2024/2/18 18:38:00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董昊骞济南报道

年4月15日—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国家癌症中心主编的《家庭防癌指南》发布。其中显示,2/3癌症危险因素与家庭生活相关,混用碗筷等危险因素需警惕。济南市疾控专家提醒:身体发出“求救信号”时一定要警惕,做到早知道早预防。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我国约有45%的癌症可得到有效预防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建立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人群肿瘤登记体系。年,全国肿瘤登记项目点覆盖区县个,覆盖5.98亿人,较上一年增加1.4亿人。通过推行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城市农村早诊早治项目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重点地区高发癌症早期检出率和生存率显著提升。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赫捷认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此外,容易被人忽视的“家庭氛围”因素在《家庭防癌指南》中也被列入同等重要的章节中。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如家庭成员矛盾冲突、夫妻感情破裂等)以及应激事件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如亲人罹患重病、死亡等)会导致家庭成员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中,从而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或间接诱发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混用碗筷是常见现象。殊不知,这正为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传染大开方便之门。对家庭而言,分餐和使用公筷是预防此类病原体感染的有效策略。

据统计,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我国约有45%的癌症可得到有效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强调,到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早诊早治项目的实施、人群早诊早治意识的培养以及人群对常见慢性病的防控理念等,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济南疾控专家表示,癌症虽然可怕,但针对癌症症状出现前的潜在疾患,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是可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恢复健康的。

“当身体出现以下问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这往往是癌症的危险信号。”济南疾控专家说,这些危险信号包括:体表或表浅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持续性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吞咽食物是胸骨不适感乃至哽噎感;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大便潜血、便血、血尿;久治不愈的溃疡;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现象;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那么,怎样早发现、早诊断癌症呢?济南疾控专家称,首先要对某些人群进行普遍检查,并且要治疗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

同时,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如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是癌瘤易感人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监测。

此外,也可以进行肿瘤自检。对于体表可触及可看到的部位,可定期进行自检,例如妇女的自我乳腺检查。

“癌症早诊早治旨在推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专家称,宣传早诊早治,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理念,真正做到健康中国健康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身体发出求救信号要警惕,济南疾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