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硬是把息肉熬成了肠癌,这种错误只能犯
TUhjnbcbe - 2023/8/14 20:27:00
北京专业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9213976.html
                            

原创Admin消化社区收录于话题#肿瘤案例,62个

新闻

人文

科普

服务

肠息肉通常是多发分布,而且生长的位置隐蔽,如果年龄在40岁以后,有经常性无故腹泻、便血等症状,可做一次肠镜,一旦确诊患有肠息肉,有癌变倾向的,需要尽快切除,但如果是炎症性息肉,而且面积小,可以定期复查。

得了肠息肉以后癌变率还是很低的,通常癌变率是1%左右,尤其是直径是1厘米以下的几乎没有癌变。如果肠息肉病理报告是腺瘤性息肉,且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它的癌变率通常是达到10%到30%,所以这时候需要及时地复查、监控,必要时遵医嘱在内镜下切掉息肉。

临床案例

患者,男,66岁

主诉:大便不成形、发现结直肠占位6年,肠息肉2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大便不成形就诊于我院,行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结肠多发息肉,直肠占位(3.5*5cm);病理回示:直肠)粘膜内绒毛状管状腺瘤;(乙状结肠)息肉,当时建议行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拒绝未做,至今仍大便不成形,大便2-3次/日,排便前轻度腹痛,今为诊治再次来院,急诊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

年11月肠镜检查:距肛门约2cm处可见直径1.0X2.0cm大小的无蒂隆起

检查结论:直肠多发占位性病变

年3月肠镜检查:距肛门约2cm处可见直径1.0cm小的隆起

检查结论:直肠黏膜下肿物(病理诊断:直肠息肉)

年11月肠镜检查:距肛门约3cm处可见直径3.5X5.0cm小的不规则隆起,质脆易出血,黏膜下血管纹理模糊

检查结论:结肠多发息肉直肠占位

年9月肠镜检查:距肛门约5cm可见大小4X5cm占位性病变,质脆易出血,黏膜下血管纹理模糊。

检查结论:直肠癌

年4月

InApril

InMarch

年3月

年11月

InNovember

InSeptember

年9月

裴先生一直有多年的便秘,经常憋的难以忍受,还经常出现腹痛的感觉,于医院检查,肠镜显示是部分肠息肉,但令人值得庆幸的是活检为良性息肉。

由于息肉为良性且体积较小,主治医生给了两套治疗方案,一是定期复查;二为了省事,直接内镜下电切除,但是定期复查还是有必要的。

裴先生寻思,反正都得复查,索性就不切除了,能省点钱就省点......

谁知,6年后,裴先生出现为期一周的腹痛,服药一周后无缓解,后就诊于我院在行肠镜检查后被告知肠癌,裴先生无法接受。

医生叹惜,本来定期复查是完全可以控制住息肉发展的,裴先生却为了省下定期复查的几百块钱,硬是把息肉“熬成”了肠癌,这种错误只能犯一次,无法挽回。

肠息肉多久复查?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具体频度由您的主治医师决定。

像裴先生这种良性息肉,应该每半年查一次肠镜,可为了省钱的裴先生却硬生生地将肠息肉拖成了肠癌。

检查出癌变息肉症状该怎么办?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5%~40%不等,依腺瘤性质、大小而定。所以,发现腺瘤性息肉后都建议切除。

切除息肉有出血、穿孔的风险,依息肉大小、形态、部位、内镜手术医生护士操作经验及具体采取的方法有关,也与术后饮食、活动、用药相关。一般情况下,这种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切息肉前,需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活血化瘀药物。一般停药一周以上比较安全。

当然,能否停药,还需参考相关科室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不要轻易停药。另外,术前还需化验凝血功能,正常后方可切除。

从一枚息肉,发展为癌症,需要很长时间,有资料显示一般大于5~10年,但也有发展较快的,这与发现息肉的性质、大小、数目及全身状况等相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即使是息肉切除后,也需要定期复查,因为首次肠镜可能会漏诊,还有因为可能切除后会留有残端,再者,容易长息肉的人,还会再长。

我们所做的就是,及时检查,发现就切,让它根本没有机会癌变。

原标题:《硬是把息肉“熬成”了肠癌,这种错误只能犯一次,无法挽回!》

1
查看完整版本: 硬是把息肉熬成了肠癌,这种错误只能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