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45岁别忽视这个健康肠识
TUhjnbcbe - 2023/7/14 21:36:00

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为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专家建议——

45岁+别忽视这个健康“肠识”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彭放通讯员刘孝谊彭璐

近日,年度湖南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启动。其中,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是首次启动的、我省自筹资金开展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为何显著增长?如何让自己远离它?5月29日将迎来世界肠道健康日。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胡英斌表示,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为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他建议在做好预防的同时,45岁以上人群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应提早筛查。

数据: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40.8万例,死亡病例19.6万例,高居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第2位。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而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医院)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省的发病率排第4位,死亡率排第3位。

胡英斌介绍,结直肠癌有重男轻女的特点,男女比例约为2∶1。从年龄上看,40~80岁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压力的增大,结直肠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患者也不少见。

哪些人更容易得结直肠癌?最新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总结了7个危险因素。其中,结直肠癌家族病史被列为首要危险因素。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也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此外,较多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糖尿病、肥胖、吸烟及大量饮酒均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胡英斌提醒,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早预防都是最为重要的,上述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分析:拖出来的“不治之症”

和大多数肿瘤相似,结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也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等症状,晚期还可表现为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表示疾病已经到了中晚期。”胡英斌表示,由于缺乏早诊早治的意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粪便愈创木酯试验、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其中,肠镜不仅可以检查,还能在检查过程中切除肠息肉等病变,起到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对检查过程中高度怀疑恶性的组织还能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肠镜检查是目前确诊结直肠癌的“金标准”。

肠息肉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而肠息肉演变为肠癌通常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能够早期进行干预,就能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概率,或者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统计发现,早期(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达到“临床治愈”。如果缺乏早诊早治意识,导致结直肠癌发展到进展期,甚至是晚期,治愈率就会明显降低。

建议:45岁以上至少做一次肠镜

如何做到结直肠癌的早发现?首先,千万不要忽视了每年常规体检中的两项检查:一是直肠指诊,它可以发现至少80%的直肠肿瘤;二是粪便隐血检查,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能准确检测无症状、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此外,45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都应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可以5~10年后再复查,有异常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做进一步治疗。一些高危人群,如结直肠息肉患者、有结肠癌家族史者、癌症病史者、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等人群,应增加筛查强度,包括更早开始筛查、更高频度筛查,可将肠镜检查提前到40岁甚至更早。

肠息肉患者在接受息肉切除手术后,需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复查,连续三年复查息肉未复发者,可改为3~5年定期复查一次肠镜。很多人害怕肠镜带来的痛苦不适,其实现在的无痛肠镜技术,可以让病人在清醒镇静或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只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孕妇等少数人,不适合做无痛肠镜。

胡英斌还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如戒烟限酒,坚持运动,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保持乐观心态,尽量少吃腌、熏、烤制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以及谷物和乳制品;积极治疗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另外,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小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但阿司匹林有副作用,如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使用前应咨询专科医生。

来源:长沙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45岁别忽视这个健康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