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最近,总感觉自己的肠道有些“不太对劲”。
按理来说,排便异常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便秘”和“拉肚子”。但小李的经历却很奇怪,前两天总是感觉“拉不出来”,以为自己可能有便秘的症状。但过了几天,又突然开始“窜稀”,完全不像是前两天刚便秘过。
“医生,我这情况是不是得了肠息肉?”症状持续一个月的小李实在受不了,医院肠道科化验检查,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时而“窜稀”,时而“便秘”,是不是得了肠息肉?
可能有些人也遇到过和小李类似的情况,便秘和窜稀的情况轮番着来,让人非常痛苦。而肠息肉又是最典型的肠道疾病,自然也会将这种现象和它联系在一起。
从医学的角度看,时而“窜稀”,时而“便秘”的情况,的确有可能是肠息肉引起的:
一方面,肠道息肉可能生长在肠道内壁,持续不断地对肠道产生刺激,促进蠕动,会导致拉肚子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在排便过程中,肠道息肉也会成为“阻碍”,导致出现排便困难等一系列类似便秘的问题。
而根据医院的3个月胃肠诊断数据中,超过70%的肠道息肉患者,合并存在“便秘+腹泻”交替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和肠息肉有关,但却并不能代表就一定是肠息肉的症状,想要彻底确诊,依旧需要其他的有力的依据佐证。
判断是否是肠息肉,这3种症状也很常见
第一种:粪便表面有血液附着
肠息肉的学名叫做大肠腺瘤,腺瘤的结构大多比较脆弱,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很容易流出血液和黏液一类的物质。
在排便的过程中,粪便对肠息肉造成压迫,导致腺瘤流血的情况产生,会导致粪便表面携带血液附着。这也是肠息肉典型的判断征兆之一。
第二种:排便时伴随下腹疼痛
在肠道健康的前提下,不存在多余的病变组织,即便排便用力,肠道挤压,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
但如果肠道存在息肉症状的病变,在排便时下意识的用力,腺瘤就会被肠道组织挤压,导致疼痛的情况出现。这种疼痛感多是刺痛且间歇性的表现,长期出现类似情况,还请警惕。
第三种:大便的形状发生改变
正常的粪便形状应该是长条状的,并且和肠道内腔的粗细相当。但如果发现一段时间的排便,总是有细小便,凹槽便一类不一样形状的大便出现,就要警惕是不是因为息肉压迫,导致大便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如果连续一周都是类似的情况,则高度怀疑存在息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很重要。
综上所述,虽然便秘+腹泻可能是肠息肉症状,但也要和这3种常见症状结合起来看,如果超过2项符合,肠息肉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但是,如果单从便秘+腹泻的症状来看,有其他类型“肠病”存在的可能性,及时发现,趁早治疗。
长期“便秘+腹泻”,也有可能是这3种“肠病”
①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肠病的一种,属于青壮年高发的疾病之一。顾名思义,指的是患者的肠道非常敏感,很容易因为一些轻微的刺激产生症状,比如便秘和腹泻等。
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神经系统问题,也可能是器官病变存在,因此,如果出现长期“便秘+腹泻”的情况,医院详细排查,对症进行治疗。
②炎症性肠病
比如急性肠炎,直肠炎,乙状结肠炎等,这些疾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炎症组织的存在类似于息肉,也会在肠道蠕动时对组织产生刺激,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的情况。
那么,炎症性肠病怎样和肠道息肉区分?根据临床数据显示,炎症性肠病虽然便秘和腹泻情况并存,但仍然以腹泻的情况居多,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大致判断病情方向。
③肠道湿气过重
如果长期有便秘+腹泻的情况,但消化系统有没有什么明显疾病症状,则要考虑是否是肠道湿气过重的情况。
根据《医方考》的说法:“泻责之脾,脾责之虚,脾运失常而肠湿”。简单来说,就是脾脏的运化效率降低,会导致大量的湿气滞留在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便秘,腹泻情况不定的症状。
从这样的说法看来,如果是肠道湿气过重,养脾,让脾脏恢复正常的运转很重要,比如饮食上适当摄入莲藕,山药,白术等通泻利水食物,生活中多运动,给脾脏提供更多阳气调节。便秘+腹泻久治不愈,或许可以尝试养脾的调节方法。
时而“窜稀”,时而“便秘”,看似非常不合理的症状,其实潜藏着不少的疾病风险,注意排查,呵护肠道健康,才能有效提高我们日常生活的品质。
参考资料:
[1]:《经常便秘、腹泻?背后可能“暗藏”这4个原因,要早些抓住》,健康时报,-1-9
[2]李文燕,柯美云,刘新光,等.痔、便秘及腹泻的相关性调查[J].临床内科杂志,,23(4):3.
#家庭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