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食物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富贵病”也会越来愈多。而节日中的各种油腻肉类、腌制食品、加工产品的丰富,无形间增加的了大肠癌的发病率。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递增2%,在病死率居肿瘤死亡前5位。
虽然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直肠癌,但我国还是以直肠癌居多,发病部位与肛门括约肌邻近,小于30岁的年轻人直肠癌发病率远高于国外。是否保留肛门以及术后局部复发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而直肠癌如果肿瘤太靠近肛门,那么年轻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很有可能无法保留肛门,以后需要长期携带人工肛门,生活质量极差。
日常细则对抗大肠癌就显得十分重要,分享对抗大肠癌的4点认知和细节:
(1)饮食因素:研究结果证实饮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因素,大量摄入水果和蔬菜及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另外大量摄入动物脂肪也可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钙的摄入可以减少患结肠癌的风险,钙离子能引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肠癌发病率降低,低纤维素、高脂肪饮食对大肠癌的发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高危人群,日常食用高纤维饮食十分重要,如西兰花、洋葱、紫甘蓝菜、芹菜、红薯、豆类、香蕉、苹果等食物。
(2)吸烟和饮酒:有较长吸烟史的人群中,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高。烟草含有杂环胺、聚烃和亚硝胺,是引起恶性肿瘤的主要因素。同样,过度饮酒也可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如同且接摄入乙醇一样。酒精在体内代谢成乙醛,导致细胞损伤,诱发直肠癌,控制烟酒的摄入十分重要。
(3)肠腺瘤到癌的过程:绝大部分结肠癌都要经过腺瘤-癌的过程。腺瘤、息肉发展为癌的平均为5-15年,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病人结肠癌发生率最高。此过程取决于遗传突变基因的相互作用,它们包括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及危险修饰基因等。
常见癌前病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P)、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病变、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后约有10-20%可演变为大肠癌,出血性溃疡结肠炎10年后50%发生癌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可能8-10岁发病,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明显增高,癌前的炎性病变一定要及时治疗。
(4)生活习惯:大便习惯不好、习惯性便秘,三四天甚至一周解一次大便的人容易患大肠癌。便秘导致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大肠内,食物分解的产物与肠壁黏膜接触就多。
这些产物中常含有致癌物,如胆汁中的脱氧胆酸,经肠道中的厌氧杆菌分解后可以形成很强的致癌物,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其中的水分被大肠吸收的就越多,其中所含的致癌物也就吸收得越多。这些都是诱发大肠癌的因素。因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