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6643901.html42岁的张女士(化名)体型偏胖,从5月份开始她偶尔会拉肚子,但没太在意。
上周,她的腹泻次数愈加频繁,每天腹泻七八次,总是腹胀想上厕所,每次都感觉排不净,直到她发现大便带血,才内心忐忑医院后湖院区的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在给张女士做肠镜时发现,她的肠道内竟然有大大小小多颗息肉,距离肛门约7cm处有环形肿物,表面糜烂。经过活检,该肿物为“腺癌”。
消化内科医生张姮介绍,张女士频繁出现排便感,是因直肠内的肿块和肠道内密布的息肉造成的直肠刺激症状。
一、肠息肉是癌症“近亲”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隆起性病变,但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不会发展成肠癌,腺瘤性息肉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它在人体内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其癌变程度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等因素有关。
医院王东林教授解释道,从息肉数量上看,单个、两个息肉的癌变概率不高,数量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除了数量,息肉的“体型”也会影响癌变概率,1厘米以下息肉癌变率约为1%~3%,1厘米~2厘米息肉的癌变率约为20%,2厘米以上息肉的癌变率约为50%。
结肠息肉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多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当出现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便血等表现时,息肉可能已经癌变了。
因此,王教授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史或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应该格外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3种息肉考虑切除
每次体检完后,报告显示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小息肉,就会让人十分纠结,有些息肉可能是良性的,有些息肉可能是肿瘤,这些息肉到底要不要“一刀切”呢?一般来说,下面3种息肉会建议切除。
1、符合指征的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在临床上,它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以良性更为多见。
但胆囊息肉也可能癌变,一旦发现则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果发现直径超过1cm、年龄超过50岁、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可见血流信号或病变有强化、合并胆囊结石等情况,提示癌变可能,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当然,如果病人没有以上情况,可不急于手术,每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即可。
2、腺瘤性胃息肉
约有1~5%的胃镜检查者发现有胃息肉,其中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20%为腺瘤性息肉。临床上,大部分胃息肉是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病因可能与常吃过烫食物、长期饮酒、爱吃烧烤、压力负荷过大等有关。
胃息肉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生炎症感染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也可能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吐血或便血。腺瘤性胃息肉癌变率达25~50%,高危人群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及时发现,通常在内镜下即可切除。
3、鼻息肉伴鼻出血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表面的增生组织团,患者会有持续性鼻塞、鼻黏膜充血等表现,随着息肉长大而加重;严重情况下,息肉会影响呼吸,引发嗅觉障碍、头痛、记忆力下降等。
鼻息肉以炎性息肉居多,极少数会发生癌变。在治疗上,如果病情不重,可用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并持续观察。但如果息肉较大或伴有鼻出血,则有癌变可能,建议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三、手术≠一劳永逸,不要忘记复查
若是符合手术指证,息肉切除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NO!患者即使切除了息肉,仍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肠息肉:
肠息肉术后易复发,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频率视具体情况而定。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需每年复查一次,若2-3年不复发,而改为3年一次复查;多个良性息肉,需每年复查一次;对于容易癌变的息肉,应在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每6个月~1年复查一次。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患者术后需复查了解恢复情况,一般采用B超,可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连续复查2-3次后息肉没有变化,则在每年复查一次或有症状时再进行检查。
为了避免检查结果出现误差,医院进行。切除胆囊后,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通常在1-6个月内可缓解,若是临床症状加重,医院检查。
胃息肉:
摘除胃息肉后,需在术后一年内复查胃镜,高危患者则需在6个月内复查,连续两次阴性者可改为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
对待肿瘤的“近亲”,我们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可大意。当然,无论是否存在息肉问题困扰,想要防范重大疾病的发生,还是要树立定期体检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掌握身体情况。
参考资料:
[1]女子每天腹泻七八次竟是肠子里长了多颗息肉.荆楚网.-07-14
[2]胆囊息肉会癌变吗?.健康时报.-11-28
[3]息肉癌变风险有多大?大多都是良性,腺瘤性的要警惕,人民网-生命时报,-06-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