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不久,知名主持人、媒体人曹景行先生因胃癌去世,享年75岁。曹景行从事新闻媒体三十多年,主持过《时事开讲》《口述历史》《风范大国民》等栏目,是大家都熟悉的媒体人。
在很早之前,曹景行先生就透露自己患癌的事实。其友人透露曹景行抗癌过程艰辛:4次化疗后切掉五分之四的胃。
事实上,曹景行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是五年前,但直至年8月体检才发现胃癌,从发现癌症到去世仅一年多,病情发展之迅猛,让所有人都不禁愕然。他自己也曾在节目中请教医学专家:“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消化内科专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顺便做个检查:“一不小心”查出了大问题
年前,73岁的王阿姨(化名)一年前因为反复腹胀腹泻,医院,发现结肠息肉后来医院,计划切除多发性结肠息肉。
我们消化科接诊医生认为,结合王阿姨的年龄和疾病史,建议她同时做一个胃镜检查。
王阿姨想着来都来了,那就听从医生的建议“顺便一起查一个胃镜呗”。
结果这一查,果然查出了大问题。
“在胃窦小弯近前壁的区域,我们发现一处黏膜粗糙,略高低不平,局部凹陷,第一感觉是有问题。靠近观察评估后,怀疑早期胃癌。”当天负责王阿姨的内镜诊治医生,消化科周海斌副主任医师回忆,“于是我们使用高清内镜精细放大观察,确认符合早期胃癌特征,故精准定点活检。”
次日下午,病理结果出来了,如周医生所判断,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考虑)。
不幸中的万幸:内镜下剥离肿瘤,无需放化疗
周海斌即刻联系王阿姨的家属。
“啥?是癌?”家属一听考虑是癌,紧张得要命,医院挂了个外科的专家号准备开刀。
周医生反复解释说明,表示王阿姨的癌症发现非常及时,很可能只需要通过胃镜剥离即可,直接外科手术太可惜了。基于上一次诊疗的信任,家属商量后把医院,在周海斌的安排下住进了消化内科择期手术。
1天后,成功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将肿瘤组织通过胃镜精准剥离,患者的胃就完完整整保留了下来。
一周后,整理病理报告“腺癌,局限于黏膜层”,这就意味着王阿姨的胃癌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状态,并且得到了治愈性切除,无需追加外科手术,无需放化疗,仅仅需要内镜等相应检查的追踪随访。不幸中的万幸!
上周日,王阿姨全家来到周海斌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周医生看了复查安排后,有些担心:“还没到复查时间啊?不舒服?”
“不不不。”王阿姨连连摆手,“我们全家都说年后要来挂您的号,一起道声谢谢,特别感谢杭州市一消化内科团队!”
而像王阿姨这样的幸运患者,市一消化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市一消化科在张筱凤院长牵头下,10余年前就开展浙江省胃癌早期筛查项目,通过血清筛查结合高清内镜检查,早期胃癌检出率大于50%,并通过内镜剥离术精准切除病灶,每年均有约例早期胃癌患者通过内镜下切除被根治,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
相比于以往,市民总是担心胃镜难受,总是“谈胃镜色变”,现在基本通过无痛内镜检查,仅仅是睡一觉,“做个梦”的时间,就完成了内镜的诊治过程,可以说“做过的人,都说没感觉”。
相同的疾病,不同的结局:只因少做了一个检查
同样都是癌,一位是著名媒体人,一位是普通老太太,一位放化疗后开刀切除,另一位只做一次黏膜剥离术(对患者而言,就是做一次更久有点的胃镜而已)。而对于预后,一位一年后离世,而另一位五年生存率可以大于95%。
不禁让我们思考,两位的区别在医疗资源吗?假使说是医疗资源,相信曹景行先生应该更加不缺,但为什么结局天差地别?
答案在于发现胃癌时的分期,越早发现,预后越好。
如何早期发现胃癌呢?需要一次高质量的胃镜,而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复查。因为曹先生的上一次胃镜是5年前,对于一个高龄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5年的胃镜检查,或许真的不是那么保险。
所以,请不要欠自己一次胃镜,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请以下人群,抽个时间,来医院消化内科挂个号吧!
1.年龄超过40周岁;
2.生活作息紊乱,饮食结构紊乱,长期抽烟喝酒;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反复消化道溃疡,大便隐血阳性,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重度肠化等癌前病变;
5.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6.不明原因的贫血,大便黑,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更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并非一次胃镜就可以“保胃一辈子”,是要内镜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在1-3年内复查内镜,才是最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