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敏性直肠结肠炎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 [复制链接]

1#
1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

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是新生儿及小婴儿期最多见的腹泻病,血便是其特点。

以往报道,发病年龄最小是生后第2天,大多起病在1~3个月内。其中60%发生于母乳喂养儿,由于母亲摄入易过敏食物引起,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胎儿期抗特殊食物抗原IgG抗体通过胎盘传到婴儿体内,当患儿摄人这种食物抗原后发生免疫反应所致,其中母乳中的β-乳球蛋自是主要导致过敏的物质。

轻者可有轻度腹泻、便血、腹胀、腹痛、呕吐,多不影响饮食,无贫血及生长发育迟缓。极少数严重者可发生营养不良、低蛋自血症,明显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结肠镜表现灶性红斑,粘膜变脆,多发性小结节,血管减少,多发潜在糜烂、溃疡。组织学粘膜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食物激发试验(OFC)为诊断“金标准”,但因为患儿出血明显、危险度很高,故应为禁忌,不建议行此项检查。结肠镜组织学活检肠粘膜EOS计数≥6个/HPF可确诊。如患儿有明显家族史,可在患儿出生前行宫内食物过敏原筛查,从而避免疾病发生。诊断需结合病史,注意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炎、败血症、肠套叠等疾病引起的相似症状。

治疗需规避可疑食物。若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可诊断,如患儿再次接触可疑食物重新引发症状更有助于确诊。口服免疫治疗(OIT)是有效的干预措施,但存在一定危险,需严密设计、跟踪观察、谨慎治疗,做到个体化治疗。

2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

FPIES是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其发病率为0.01%~0.34%,是婴儿慢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因。通常为生后6个月内于进食半小时到4h后发生,牛奶和大豆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在4-6个月添加辅食阶段,鸡蛋和鱼是过敏最多的食物,且患儿对固体食物耐受要晚于对液体食物耐受。

分急性型FPIES和慢性型FPIES两种亚型:急性型FPIES通常发生于4-6个月的小婴儿;慢性型FPIES则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几天,临床症状较轻,不如急性型症状表现明显。

通常认为FPIES患儿只对1种食物产生过敏;而大量研究发现,FPIES患儿可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食物过敏,29%同时对牛奶和大豆过敏。

常伴突发反复性呕吐,大便呈稀水便,可伴嗜睡、苍白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者可发生腹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休克,反复发作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和低蛋自血症;有观点称,近50%表现有生长发育停滞。不伴IgE介导的相关症状如尊麻疹、皮炎及哮喘等疾病。

FPIES尚无导致死亡的相关报道。FPIES可发展为对同一种食物产生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通常多见牛奶过敏患儿,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的解释是由于饮食中长期避免牛奶蛋自摄人而导致继发性IgE介导的牛奶过敏。FPIES患儿大多在3~5岁完全缓解,少数可延到成人期。

内镜检查: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见隐窝脓肿和粘膜损伤,肠壁可见水肿和轻度绒毛萎缩,大量多形核细胞浸润,FPIES血清IgE可不升高,SPT可阴性。

Miceli等对FPIES诊断标准的描述更接近于临床:(1)2岁以内的患儿首次接触过敏性食物2~4h,通常不超过6h出现的反复呕吐、腹泻、嗜睡等症状;(2)无IgE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临床症状;(3)避免摄入过敏性食物后症状缓解;(4)再次接触过敏原2~4h再发典型症状。延迟诊断或误诊均可导致错误甚至有害的治疗。

治疗首先应回避过敏食物。笔者认为最好回避至3岁,延迟添加辅食,可进行口服免疫耐受治疗,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缓解临床症状,5-轻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可作用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延髓呕吐中枢活性,阻断5-HT受体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1月第30卷第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