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癌前病变后该怎么办?
癌症的总体治疗效果和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癌前病变的了解程度。
观察较多的主要是食管、胃和大肠。原因:1)这些器官容易受到慢性损害,也较多接触致癌物质,是癌症的好发部位。2)得益于内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可以相对方便的动态观察。
癌前病变应对策略因癌前病变的阶段而不同。
1、比较早期的癌前病变——轻、中度异型增生,尤其轻度异型增生,恶性转化率还是比较低,即便最终一定会转化,也需要一段比较长时间,有机会让它们减慢甚至停止转化。
(1)首先,改变一些易致癌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过多红肉、蔬菜和水果摄入较少、缺少运动、高盐饮食等等。
(2)凹陷性病变(糜烂、溃疡),使用适当药物以修复病变,阻止癌变。如:食管、胃的糜烂、溃疡,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溃疡性结肠炎,用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等。
(3)隆起性病变,如食管、胃、肠息肉,尤其是腺瘤,往往发生轻、中度异型增生,宜及时内镜下摘除。
(4)密切随访,如食管、胃、肠异型增生,需内镜密切随访,3~6个月一次内镜检查,一旦病变进一步加重,需立即行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剥离术(ESD)。
2、比较晚期的癌前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早将病变连根拔除。这个时候的癌前病变和癌其实没有很明显的分界,考虑到活检的局限性,有些病变局部甚至已经有癌变。
如食管、胃、肠道的重度异型增生宜立即行粘膜剥离术(ESD),剥除大块病变组织后再行病理检查,如:
(1)只是高度异增生,ESD后即治愈,其后内镜定期随访。
(2)如果剥除的组织局部已发生癌变,但切除标本的切缘没有癌细胞、癌细胞未侵犯粘膜下层的中1/3层以下、没有侵犯脉管、不是印戒细胞癌,ESD后也治愈,其后内镜定期随访。
(3)如果切除标本的切缘有癌细胞、癌细胞已侵犯粘膜下层的中1/3层以下、癌细胞侵犯脉管、印戒细胞癌,则癌细胞往往已突破了人体的最后一道机械防线,与人体的淋巴管和血管接触,即便原位切除,远处的淋巴结和器官转移风险仍存在,与癌细胞的局部战斗就升级为战争,需要忍痛切掉大块器官组织,或者动用放化疗的战略武器。
因此,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非坏事,癌前病变阶段是拦截恶性肿瘤的一个治疗时机。防治癌前病变可减少许多病人的癌变演化成浸润性癌症的可能,是肿瘤防治的关键阶段。
癌前病变虽然有“癌”字,但也不要被它吓坏,要对其重视,定期检查,了解病情发展,及时进行调理控制,才能达到防癌、控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