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就是肠息肉吗有这几种 [复制链接]

1#

有的人工作十分忙碌,常常一日三餐不规律,有的时候就会出现腹泻的情况。有的人出现腹泻的情况,每次都不当回事,自己就去药店拿点止泻药,便不了了之。

但是有的人在症状加重以后发现自己在大便的时候有便血的情况出现,而我以为是自己的痔疮犯了,买了一些痔疮药膏以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并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腹痛的症状。

去医院做检查发现有增生性息肉,由于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导致的,并不能完全排除癌变的发生。

很多人对肠息肉并不是十分的了解,肠息肉是一种危险的疾病,会有癌变的概率,下面小编带领大家看一看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会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

01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就是“肠息肉”吗?有这几种症状需提高警惕

什么是肠息肉

息肉就是人体上多长出来的一块肉。如果长在肠道上面,我们把它叫作肠息肉。肠息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人体的炎性反应引起来的一种增生,我们把它叫炎性息肉。

还有一种叫真性息肉,或者叫腺瘤性息肉,或者就是腺瘤。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小的肿瘤,刚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小的,是由人体的腺体上生发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长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小息肉,越长越大了可能就长成了一个腺瘤。随着时间的延长,5-10年以后就会变成肠道的癌症。

所以说同样都叫肠息肉,实际上性质和转归都是不一样的。炎性的息肉做肠镜的时候发现有一些息肉,这一次看到它在那里,第二次看它的时候它就没了,炎症消退了,息肉也就没有了。

但是如果真正是腺瘤性的息肉或者是腺瘤的话,那做一次就看它大一次,最后会变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还是要在非常早期的时候就把息肉切掉。

结直肠肿瘤的治疗原则是越早治疗就越好,而且息肉变成癌症的过程可能要5-10年的时间,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在早期就把它切除掉。这样我们就能够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这是在各个医疗,医院和诊断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了,结直肠肿瘤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早期筛查的肿瘤,就是因为它从息肉变成真正的癌症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把结直肠的息肉等闲视之,还要尽早地观察它、消灭它。

02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的典型症状: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黏膜导致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出现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结肠息肉的典型症状:

1、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2、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3、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会附着血痕。

03肠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内镜治疗,还有就是外科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就是根据息肉大小,如果息肉是3mm以下,可以活检钳钳除,也可以内镜下氩离子凝固,如果息肉一公分以上可以采用电切。

电切按息肉形态,息肉是带蒂的时候用内镜下圈套器电凝切除,如果息肉是平坦的,采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圈套器电切,也叫黏膜下电切术。

如果息肉比较大超出两公分,内镜下的手术方法叫黏膜下剥离术,把息肉整体剥离下来。如果这些息肉相对要大一些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04肠息肉患者术后的饮食禁忌

1、少食纤维低脂肪食物:少纤维低脂肪的食物,有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的作用,但是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所以应该减少食用。

2、多油及脂肪类食物不宜吃:多油和脂肪粒的食物不容易被消化。他们有润肠的作用,还可以使腹泻加重。

所以油炸烹调油煎及肥肉类和食用油应控制用量,习惯于高脂饮食的人比低脂饮食的人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要高得多。

3、吸烟酗酒要慎重:吸烟和饮酒过量会增加直肠息肉的癌变几率,每天饮酒不应该超过毫升。

4、发酵类的食物:发酵类的食物容易使肠道排气、腹泻过强,这类的食物应该少吃。

5、辛辣刺激的食物:有肠道息肉的病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是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酒类和辛辣刺激的调味品等。

健康温馨提示:相信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都有所了解了,我们如果有胃肠道的不适,医院做正规的检查,避免自己的盲目用药,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夏方养生指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