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乡镇型县医院到县强新星,河源和平做到了 [复制链接]

1#

医院返老家工作3年多后,心内科住院医师周琪又回到了这里。

“医院飞速发展,心内科开了血管造影,冠脉支架手术也能做了,还是河源地区唯一拥医院,心脏康复看好。而且,多学科都发展起来了,配合跟得上,诊疗水平和医生自身的发展前景都很看好。”他讲述了自己“吃回头草”的原因。

事实上,年以来,通过医共体建设,链接到的珠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正在给当地医疗卫生发展带来质变,医院齐头并进,人才流失得到有效缓解,医患关系明显融洽,县域内住院率提升至85%,和平县正成为冉冉升起的县强新星。

▲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现场

从“有重病就转”到“大病不出县”

今年7月,72岁的华叔查出胃癌,医院做了微创手术。喝着家里人煲的汤,听着熟悉的乡音,摆脱了病魔阴影的他,在医生查医院外三科主任*初德的手,一再致谢,“医院技术好了,这次看病就有得折腾了!”

疫情期间,就医本来就诸多不便,和平县离广州市区有3个半小时车程,人生地不熟,增加的不只是就医成本,更需各种劳心劳力。

县医院终于强起来了,*初德深有同感——医生没自信,遇到重病患就往外转;医院,查出恶性肿瘤基本都去广州做手术,甚至连阑尾炎腹腔镜微创手术、疝气手术都不愿意在当地做的历史终于翻篇了。今年,外三科每个月的手术量不低于台,高峰期超过台,疫情期间他们的手术量反而增加了。

这一切都离不开年开始的改革——总医院根据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实际需求,医院引进了10个专家团队,带动专科发展。

年,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刁竞芳应邀到和平帮扶,每周五、周六做高难度的大手术,并指导查房、术前准备、术后恢复等,整个外三科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当地医生掌握了甲状腺微创,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胃癌根治术,经皮肝内胆管结石碎石术,经皮肾镜泌尿手术等。

“以前本院都看不起外三科,护长都不愿意来,现在,我医院才能做的手术,是全院手术量最大的,”*初德兴奋地表示。

省里的*策也在为医共体建设带来利好。年,广东省扩大“紧密型组团式帮扶”范围,组织全省54医院帮扶78医院。当年12月30日,医院龙华分院门诊部主任曹海波带队医院,挂职院长助理。“和平需要发展哪个科,先派人到深圳学,学完了我们再派专家到和平教。”曹海波说起,深圳总共派出了两批共计30人帮扶和平,其中研究生占比86%,柔性帮扶35人次,接收进修人员15人次。

抓住机遇,医院引进了19项新技术,开展20项新适宜技术,建立起卒中中心、围产妇救治中心,开展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多根肋骨骨折手术、24小时快速石蜡病理诊断等。

从不愿去进修到周末也偷师

“现在我们医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想进修,科室组织讨论,发言很踊跃,我这个科主任有时候都被问倒。”医院(医院)院长*兰婕很欣慰地看到这种新面貌,她明白医务人员有学习热情,医院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过去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医院一度被医院,破瓦房,漏雨、墙面发霉,看不到前景,送医生出去进修基本成了人才流失的代名词。年,医院搬入新院区后迎来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瓶颈——因为大病患者不愿意在当地治疗,医生出去进修学到了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也渐渐丧失拓荒的积极性。

“现在,诊疗量大了,对诊疗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医生学习新技术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业务量增加。”她说,从不愿意出去进修到积极主动学习,医生群体已经集体“换脑”。

下沉的专家也能感受到这种学习热情。年9月,医院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带动骨科的发展,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邢基斯下沉。到的第一天,就解封了仓库里睡觉的关节镜——广东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医院配齐76种关键设备,但有些设备医院却没有人会用。邢基斯为一名打球致伤的患者做了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且利用运动医学专业知识指导他康复训练。几个月来,他开展了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手术等。

邢基斯周六早晨8点出门诊,一天看十几个病人,再做三四台手术,等结束经常已是晚上9点以后。整个过程当地医生都会在旁边观摩,中午就在手术室陪他吃工作餐,除了听他讲解诊疗和手术操作,也会把平时有意识地收集的临床问题拿出来求教。

“我教得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也培养他们善用学术平台搜索需要的内容,给他们推荐一些骨科优质的教育网站,每次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做了功课。”邢基斯说。

从本院瞧不上到人才孵化机

医生学习热情和精神风貌的改变,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医院脱胎换骨的蜕变。现在,仍然会有医生出走,不过,并非因为看不到发展前景时的另谋出路,更多是翅膀硬了之后有人来猎头。

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王秀河见证了这个过程。年,他到医院挂职副院长,年又转为技术顾问,医院影像科发展。

“刚来的时候人才奇缺,总共7个医生,最高学历是大专,最高职称是主治医师。”他回忆当时的情景,医院只有一台用了十几年的普通CT,年10月搬进新院区后发展很快,设备鸟枪换炮,但人才跟不上,重要的检查仍要去河源市或者珠三角。

“我自己就是外科医生,对这点感触非常深刻!”谈到这,医院院长的徐丰涌情绪激动。他从年开始做了7医院的副院长,清楚里面的状况:影像科医生写的报告,本院医生不敢相信,仍按临床下诊断;甚至外科医生会要求患者去河源拍片再回来做手术,影医院结果不一致发生过多次,大家怵了。

“到王教授来,我们有了火眼金睛,才敢根据本院的影像诊断结果动手术。”徐丰涌说起,队伍被彻底带出来,其他科室对影像科的态度也渐渐从嫌弃转变到信赖,医共体建设开始后,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提供阅片支持。

前几年,医院影像科新招聘了一批广东医科大学、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王秀河发挥医院医院的优势,为当地培养人才。

总医院院长助理刘建生见过王秀河是怎样带教的,晨会时科室集中学习、遇到疑难病例组织讨论、阅片时一带一教学等。有时候遇到容易混淆的影像,一张片能讲半个多小时。在这样的打磨下,新进的年轻人%顺利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

影像科现在有23个医生,因为技术不过关职称晋升几乎停滞的局面正在被打破,王秀河到来时还只是执业医师的叶春绿即将成为科室的第二个副主任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年轻医生也成了香饽饽,有些被源城区、紫金县等挖走,帮助兄弟县区缓解影像人才缺乏的困境。

从集体老破旧到全面新气象

“条件好了,医术高了,服务能力提升了,医院的评价都不一样了,锦旗、感谢信贴了一面面墙,医生护士找对象都容易了。”总医院行*中心主任、医院办公室主任邹剑威形容。

医患关系在明显融洽。前些年因为救治能力差,纠纷时有发生,尤其是颅脑外伤的患者,当地缺乏救治能力,转运途中又很容易出现意外,让大家苦恼不已。年,一名55岁男子颅脑外伤昏迷,还是靠直升机转运到广州接受治疗。

“现在,颅脑外伤、心脑血管栓塞都能在当地解决。”关于医疗水平的提升,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医院信息科主任*柱锦给出了一组数据:年全院才台三四级手术,今年已达到台。年,医院的业务收入刚破亿,医共体建设开始后增长迅速,年达到近3亿。

医共体建设在让县医院腾飞的同时,医院、妇幼保健院茁壮成长。

年9月,医院院长,一个月后,医院搬迁。从河边一栋破旧老楼,变成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楼与楼之间有连廊遮阳挡雨的新院区,业务用房紧缺彻底成为过去时,“新院是和平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省市县给了1亿多的专项资金,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医院新大楼

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建筑面积多平方米,主体架构也已经建好,近期即可搬迁。同样成长于县医院,年履新的院长陈维超已经谋划邀请珠三角的专业机构对全院员工进行分批培训,以全新的面貌在新院开启新局面。

▲在建的县妇幼保健院大楼

医共体建设带来的不只是基础建设的提升,还有更深远的改变。医院的远程诊断中心,医院解决了不单独具备影像诊断能力的困局,手术器械消*也统一由设置在县医院医院消*管理中心处理,减少消耗的同时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推动各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是县域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和平县内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人才,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错位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池志勇说。

徐丰涌算了一笔账:和平县有56万人口,其中慢病患者2万多。“中医院在治未病、慢病管理、中医特色专科上发力,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他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也更有干劲了。

“我们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有14个,今年能达到20人以上,但是中级只有20多个,还多半是护士,医院的发展很不利。”陈维超说,不过他心怀期待,总医院决定将妇保儿保重点放在妇幼保健院,将有效解决人才难题。

“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医院腾笼换鸟,医共体建设让和平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加速跑。”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明东感慨,随着三家医院迎来全面新气象,群众对和平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期待。

记者|岳超群

编辑|方羊任君飞责编|张秀丽

来源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